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体育正文 250 0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独具一格的合院式街区形态、丰富的历史(lìshǐ)文化建筑和多元的业态,共同塑造出传统与时尚奇妙碰撞的“四合院商圈(shāngquān)”…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海大吉巷近期(jìnqī)开业,第一天就吸引20万客流。 商业(shāngyè)新地标不仅是城市形象的(de)名片,更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。从四合院到(dào)老厂房,从石库门里的首店到巴洛克街区的新生,这些“打卡地”以创新空间形态、多元消费场景串联起城市的过去与(yǔ)未来,在传承与创新中勾勒出城市商业新图景,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。 引领首发经济,打造商业(shāngyè)地标 伊菲丹亚洲首家城堡店、CELINE夏日限时漫游快闪店……位于上(shàng)海静安区的张园原本是有140多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群,焕新改造后(hòu),已经(yǐjīng)吸引了30多个(duōgè)国内外品牌在这里开设首店,平均每周就有1.5场“全球上新”,日均客流3万人次。 2025年3月16日,人们在参观静安首发(shǒufā)品牌(pǐnpái)馆。当日,静安首发品牌馆亮相上海张园。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从(cóng)百年石库门到新品首发(shǒufā)地,上海正以“首发经济”定义消费新玩法。“上海作为国内外品牌首发、首秀、首展、首店的集聚高地(gāodì),首发经济不仅规模大,增长速度也很快。”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,今年前5个月,上海新增首店365家(jiā)。 在北京,中海大吉巷首批入驻(rùzhù)的150余家特色品牌(pǐnpái)中,超过半数为首(wéishǒu)店或(huò)定制店,形成独特的商业吸引力;海淀大悦城引入了(le)280多个品牌,其中首店近三成。在成都,仅今年第一季度已落户首店148家,开展首展、首秀、首发(shǒufā)等活动超50场。在贵阳,2024年建成投运的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等7个商业综合体、特色商业街区,引进各类首店248个。 从国际大牌的中国首店,到本土品牌的创新首发,从打卡第一家(dìyījiā)门店,到欣赏第一场秀……“首发经济”集聚资源、创新业态、聚拢人气,为打造商业(shāngyè)地标提供(tígōng)助力。 位于成都(chéngdū)新南天地商圈(shāngquān)的京东MALL四川首店,陆续举办(jǔbàn)多场新品发布会,打造璀璨音乐生活节、萌宠派对等。“首发首店带动客流量和销售额(xiāoshòué)显著提升,‘五一’假期单日客流超过2万人次。”京东MALL成都新南中心店店长池潇说。 如今,不少商业新地标正以“首店(shǒudiàn)矩阵”重构城市商业版图,以“首见(shǒujiàn)、首购、首体验”成功实现“破圈”,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 创新消费场景,带动(dàidòng)消费升级 红砖映老巷,霓虹舞新(xīn)潮。位于(wèiyú)贵阳市云岩区的贵州新华印刷厂老厂区如今被(bèi)称为“新印1950”,是人们竞相打卡的潮流新地标,日均人流量5000人次。 “新印1950”街头一角(yījiǎo)。(受访者供图) 在一家奶茶店门口,露天座位上不少年轻人悠闲地品尝奶茶。“这里有(yǒu)‘文化味’也有‘烟火气(qì)’,每次来都很放松、很惬意。”市民(shìmín)卢女士告诉记者(jìzhě),因为在附近上班,她经常约同事和朋友来这里喝茶聊天。 作为(wèi)土生土长的贵阳人(guìyángrén),参与这一项目建设的彭俊倍感自豪。在他看来,相对于一般商业街,这里保留了老厂房的红砖墙、人字形屋顶和旧式印刷机,将车间、仓库改造为艺术展厅、文创市集,引入生活潮牌、精品咖啡、异国料理等,这种兼具(jiānjù)工业(gōngyè)遗迹(yíjì)和时尚快感的消费场景实现了“新”与“旧”相互赋能。 在杭州(hángzhōu)西湖之畔,湖滨商圈把商业空间变成“科技试验田”。消费者(xiāofèizhě)在线上体验“滨次元”的虚拟换装、虚拟街区Citywalk、AR互动等;线下的“西子廊桥”空中剧场(jùchǎng),通过(tōngguò)实景表演与虚拟影像相结合,呈现白蛇、苏东坡等经典IP,以及哪吒等文化热点,增强(zēngqiáng)了市民游客的消费体验。 凭借(píngjiè)独特的(de)文化氛围,代表年轻活力的潮流业态和关注非遗传承的本土文化空间,中海(zhōnghǎi)大吉巷在端午假期的销售额达1200万元,客流量超50万人次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,近年来,各地崛起的商业新地标,通过创新(chuàngxīn)业态(yètài)组合(zǔhé),将(jiāng)文化、商业、休闲等融合在一起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,成为优化消费供给、助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。 赋能城市更新,推动“人、城、产(chǎn)”融合 四合院,是(shì)老北京城市记忆的载体。大吉巷片区较好地保存了(le)从(cóng)明清到近代的历史建筑,特别是鱼骨状街巷走向和院落格局,是宣南地区会馆、名人、商业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区之一。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海大吉巷近期开业(kāiyè),成为热门打卡点(diǎn)。新华社记者吉宁 摄 “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,中建集团旗下大吉巷项目采用(yòng)‘传统工艺+现代技术’双轨并行的更新(gēngxīn)保护模式。”北京中海新城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欣说,工匠们用老砖旧瓦复原四合院,达到“修旧(xiūjiù)如旧”,地下空间(kōngjiān)则被开发为商业体。 令人惊喜的(de)是,在一系列巧妙的空间“辗转腾挪(téngnuó)”设计下,项目不仅(bùjǐn)实现商业价值,同时还“挤”出1.2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空间,并配备篮球场等体育设施。这不仅提升环境品质,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宝贵(bǎoguì)的公共活动场所。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(sūnchéng)说,城市更新的本质是让老空间焕发新生命。当历史符号邂逅现代业态,当文化肌理融入现代生活,商业新地标便成为(chéngwéi)连接时空(shíkōng)的桥梁。 在上海,从(cóng)城中村蝶变重生的蟠龙天地商业区将历史文脉(wénmài)和新功能同时植入古镇空间(kōngjiān)肌理;在哈尔滨,位于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曾是东北商业的“活化石”,至今持续向新求变。 不管是极简风的创意书店,还是(háishì)“95后”打造的主题展览,无论是茶馆里的相声,还是小剧场里的脱口秀,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打造新业态,让百年商街在“古今(gǔjīn)碰撞”中呈现独特的消费(xiāofèi)吸引力。今年(jīnnián)“五一”假期,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64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(qùniántóngqī)增长150%。 “商业新地标正成为(chéngwéi)‘人、城、产’融合的(de)支点,在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中,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澎湃。”中国旅游(lǚyóu)研究院院长戴斌说。 (记者杨思琪、吉宁、周蕊(zhōuruǐ)、潘德鑫)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